慢病簡介
簡介
柏金遜症是一種慢性腦部衰退疾病,它是因一八一七年英國一位名叫詹姆士 ‧ 柏金遜醫生 (Dr. James Parkinson)首先表了一篇紀錄此病的醫學論文而得名。 柏金遜症是由於腦部內稱作「黑質」的部位出現急劇退化,未能產生足夠「多巴胺」 (Dopamine)而引起的。
「多巴胺」是一種化學物質,負責神經訊息傳遞。由於「多巴胺」數目下降,因此肌肉活動能力亦受到影響,從而大大阻礙了患者的活動能力。柏金遜症與老年痴呆症是不同的,柏金遜症患者主要是影響身體活動能力,思想、智力及記憶力絕大部份是沒有受影響的。而大部份患者可享有正常壽命。 根據世界性的統計,每一千人便有一人患上柏金遜症,依此計算,香港約有七千名患者。而六十歲或以上的長者,患者的比率更高至百份之一,但亦有部份患者早於三十至四十歲左右發病。
成因
大多數柏金遜症是原發性的,即成因不明,但並不會傳染,同時,亦沒有研究顯示與遺傳有直接關係。有少數個案可能與下列情況有關:腦炎顱腦損傷腦腫瘤腦部鈣化一氧化碳或其他金屬物品中毒,例如:錳部份精神科藥物引起的副作用。
徵狀
柏金遜症隨著病情加深,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病徵出現,個別患者亦有不同,不能一概而論,而常見癥狀如下:
震顫
- 手腳持續地出現不受控制的震顫,在停止活動時最為明顯
- 震顫多由手部開始,擴展到同一邊下肢,最後影響到另一邊身體
僵硬
- 手腳肌肉變得僵硬,在伸直或屈曲患者手腳時,出現重大阻力
平衡困難
- 因平衡困難,患者慣於在起步後即以急碎細步向前衝去,以保持重心
動作遲緩
- 患者書寫時字體會彎曲,愈寫愈細
- 長時間呆坐而不變動坐姿
- 起步及停步方面均有困難及臉部缺乏表情
言語障礙
- 聲線太低
- 速度太快
- 發音困難
- 說話時語音單調等。
其他
- 吞嚥困難
- 皮膚油脂分泌過多
- 關節腫脹
- 便秘
- 抽筋
- 肌肉疼痛
- 情緒抑鬱等
治療方法
治療方法 | 目的 | 內容 |
藥物治療 |
|
|
物理治療 |
|
|
職業治療 |
|
|
言語治療 |
|
|
手術治療 |
|
|
深腦剌激法 |
|
復康心得
患者應該保持相當的生活質素,盡量克服情緒,保持社交圈子,參與活動,多跟別人分享經驗。患者亦可用社區資源,降低對自己和別人的要求,主動尋求協助,有助面對照顧者的壓力。
徵狀:震顫: :僵硬: :平衡困難: :動作遲緩: :言語障礙: :吞嚥困難: :皮膚油脂分泌多: :關節腫脹: :便秘: :抽筋: :肌肉疼痛: :情緒抑鬱: |